.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教育教学>教学科研
语文教学论文
发布者:内蒙古航空职业技术学校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2-04-30  05:45:29
导读:语文教师--芮亚楠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固有特点和管理方式,阐述了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实施的背景和必然性,并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人文性教育的内涵,及如何在现有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实施人文教育,希望以此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背景 源泉 内涵 现状 实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背景

“优胜劣态,适者生存”这个自然法则永远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进入21世纪,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方式比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到了相应的高度。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要汲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营养,人性、美、科学是未来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这些又将导致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方式的变革。在这个大背景下,著名的人文精神倡导者,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姚国华先生曾于九十年代中期开一代风气之先,提出了“文化立国”、“文教兴国”。

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很多职校往往采用所谓量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进行分值统计。这种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在对学生评价中占有比学习成绩更重的比重,学期末记入学生档案。这种管理体体制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往往适得其返,一些学生会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好转呢,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语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

三、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因此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一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丰富的思想性。

1."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

2.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

3.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钱理群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感悟的文化,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然而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自然科学化,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即把教学内容客观化,淡化人的主观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识结构,忽视感悟与想象。它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的、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教学向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逻辑化转向,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或多或少地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并没有使职高的语文教学有过根本的改变,和其它的一些普通高中也没有什么区别,这固然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但缺乏思想上的认识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四、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实施

我们知道,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在这三者当中,教学内容虽不具有唯一性,但总从体上来看却是固定的。而教师和学生,无论从角色还是地位来看,教师都是处于主动地位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行为动向,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科现象严重。因此,要想在这种状况下实施人文教育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更大的挑战。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并不冲突和矛盾,正如韩愈所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听有教师这样讲“学生不配合,学生基础太差。”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虽具有能动的本能,但并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给自己定位,要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要和他们保持同样的高度,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成一种内在的和谐,才能完成教师知识的灌输和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经常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以便于更好生动形象地讲解给学生,便于学生吸收。另外,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其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使得语文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动机。很多中专学生都是被迫无奈才学习的,从不主动学习,而且都认为专业课程更重要,学不学语文无关紧要,因此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语文的领域里面一蹶不振,这对语文科目的学习有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2.学习兴趣淡薄。有的是学生本身就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认为在学校中,掌握技能才是最重要的,然后就可以解决毕业的就业问题。从而,上课不认真听讲,更甚把语文视为一种负担,无法对语文科目学习提起兴趣,就忽略了对语文的学习。

3.好的学习习惯较缺乏。平时较少涉猎语文方面的书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也很少查找汉语词典等等。这些现象都十分不利于语文的学习。

五、语文教学的新措施

(一)、做好职高学生的思想工作,树立远大的理想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激励指导学生。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作为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新生入校开始,许多学生抱着不得不上职高的心态走进校门,对自己毫无信心,中考失利的阴影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希望。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学校生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增强自信,迎接新的挑战。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发掘自身优势。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尝试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

2.在课堂上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特别是我们职高,教师可以通过说服教育、激励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走近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作为教师,若一味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向学生发号司令,应该说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工作比较被动,收效差。反之如果走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坦诚相待,这样能更好的与学生做朋友,在学生看来,觉得老师在自己身边,心中装有自己。让我们用一颗父母般的关爱之心把鼓励真诚平等和信任串成一串风铃,挂在学生心灵的窗户上,走近他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父母般温暖的师爱---这种神圣、高贵而平凡的感情的抚慰,让他们终日如沐春风,让师爱之魂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永放光华!

4.尊重学生的人格,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

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前提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我总是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假如对那些让我们老师头痛的学生冷嘲热讽,甚至恼怒之施以料头,只能变他们一时的行为,却远不能收获少年心灵之树上那关丽的果实。我们应当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与学生“共情”,学生上课趴在桌子上,他可能不舒服,或者有其他隐情,学生上课时随便说话,也可能是想显示一下自己,以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对于以上这样的学生,教师网开一面,把批评的话说得十分委婉,并为他们创造自我纠正的条件.我校的学生自制力差,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逆性。所以,我们必须正确掌握尊重他们的方式、方法、手段,要做到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身正不令而行。

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作为一名中职生,与专业挂钩、衔接较紧密,应树立高远的职业理想,要有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奋斗精神。我们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难以立即胜任,要培养学习能力,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我们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焦虑、盲目、怨天尤人等心理。总之,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当学生对学科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主动地与老师配合。

1、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心情轻松愉悦时,感知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学生对学习本身所怀有的积极情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宽松、和谐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上好一课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思维活动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主动地探求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总结

因为从教经验有限,仅有以上拙见,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更好的教学心得。在今后的路上,我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我会更加谨慎走好每一步,用自己的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再上新的台阶!